
新疆是个好地方(十七)——盘龙谷道那拉提
我不是狼,但也狂热地热爱着草原。近年来,无论春夏秋冬,总往草原特别是坝上跑。大概人就是喜新厌旧的动物,经历新疆一游,我承认我对坝上的热爱在淡化。因为,新疆的草原更美,花更多、草更厚、牛羊马更多,不像内蒙的草原严重沙化,并且严重商业化。要我说,陪你一起看草原,我只想去新疆,比如喀纳斯、喀拉峻,还有那拉提……
本篇的主角,正是那拉提。据相关资料,“那拉提”又名“巩乃斯”,突厥语意为“白阳坡”。在清代,那拉提多译作“纳喇特”。《西域同文志》释说,“纳喇特达巴,维语:日色照临之谓,雪崇山深邃,得见日色,故名。”相传,成吉思汗西征时,一支蒙古军队由天山深处向伊犁进发。时值春日,饥寒交迫的士兵翻过山岭,看到了壮阔的草原。此时,云开日出。士兵们狂呼,“那拉提!那拉提!”。准葛尔蒙古语,意为“有太阳的地方”,后引喻为“最先见到太阳的地方”。于是,这片草原由此而得名。
那拉提,自古以来就是著名的牧场,乃世界四大草原之一的亚高山草甸植物区,现为国家AAAAA级旅游风景区、新疆十大风景区,是伊犁河谷的典型代表,也是新疆乃至中国旅游的品牌。2005年10月,被评定为全国六大最美草原之一;2015年4月,被评为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
那拉提,总面积960平方公里。一个景区,恰为我国总面积的万分之一,纯属巧合。尽管仅是万分之一,已足够大,走马观花都不现实,只能突出重点啦。按计划,我们在此逗留两天,先是盘龙谷道,后是空中草原。
6月30日午饭后,我们来到那拉提景区,依序乘观光车沿盘龙谷道开始游览。


这里地处天山腹地,属新疆新源县境。从地理学上讲,那拉提并非标准的草原,而属山地,甚至是中山地。严格地说,是“发育在第三纪古洪积层上的中山地”,只不过由于坡度和缓,使得不小的高差并不显著,加之草科植物茂密,生长着旺盛的细茎鸢尾群系草,伴以苔草、冰草、羊茅、草莓和百里香等,人们称那拉提不是山地,而是“草原”。


的确,不叫草原,太不应该了。那拉提上千平方公里的幅员,是一个较有起伏的大草甸。那拉提区别于乌兰布统,新疆草原区别于内蒙草原,正是这里起伏的显著和水草的茂盛。可以说,这里更称得上是牛马羊的家乡,离天堂更近的地方。

盘龙谷道沿着一条弯弯曲曲的山谷蜿蜒,如龙若蛇而行,逐渐走高。车上的我们视野越来越好。盛夏的那拉提堪称图画,铺展在我们眼前。



这是一条沥青路面的小公路,穿行于那拉提核心景区,历时两年建成。据说,道路两侧边坡的修复,使用那拉提草原原有的六种豆科和禾本科的植被进行绿化,既保障不对现有草场造成侵入破坏,又能利用豆科与禾本科植被根茎横纵相交的生长特点稳固边坡。并且,增设67道横向排水盲沟,盲沟上方全部用石块覆盖,就像纯天然的渗水层,用来吸收山体多余水分。横向排水盲沟与纵向排水盲沟全部连接,避免集中降雨产生的径流对路基边坡产生冲刷,以及局部段落的积水浸泡路基对公路造成的伤害。同时,因边坡山体含水量大,挡墙等构造物的排水系统与路基排水系统相连。最终,使茂密的绿色植被与公路路边形成“无缝对接”,如一条蜿蜒在景区内部的绿色长廊,等待游人畅游其中。

为保障公路边坡植被,严禁自家车驶入景区;所乘观光车也只在固定景点停靠,游客不得擅自进入草地活动。
在景区地图上看,上千平方公里的大草甸里有着众多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令人赏心悦目,但时间所限,只能跟观光车沿线行进,部分景点只能望而兴叹。

这是著名的盘龙松。听说,不远处就是乌孙古墓,但不能前往参观,遗憾。

还好,老天爷很给力!盘龙谷道,真个有太阳!绝对有太阳!而且,还有蓝天白云雪山森林……


即使如此走车观草,景色也堪称美好。人在谷道上颠簸着,单反没法用,我只好用手机贴在车窗上抓摄着相对养眼的镜头。


终于,可以亲近一下草地上的蒙古包,还有很好奇的小朋友,以及她的羊。




虽称谷道,但已蜿蜒到了很高的坡麓,眼前的花朵鲜艳欲滴,眼下的林地葱葱郁郁。大概小雨在想,如果是秋天,这里该是何等的天地?


整条盘龙谷道路线穿越那拉提南山坡,与林场牧道连接,全长26公里。两个多小时悠然而过,甚不过瘾。


盘龙谷道,再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