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片冰心在玉壶
|
|
何日再尝梨滋味 上一篇 下一篇 | |||
发布者:曹白瑞 | 浏览(19890) 评论 (3) | 发布时间:2017-07-17 11:07:47 最后更新时间:2017-07-17 11:07:47 | |||
本作品所属分类:往事依依 文章类型:普通 | 意见反馈| 推送到圈子 | | 我要举报| 收入我的网摘 |
小时候,一到夏天,我们贡院街上的人家就可以吃到各种各样的水果,像西瓜、香瓜、甘蔗、桃子、苹果、梨子等。我最喜欢啃甘蔗,还喜欢吃桃子和梨子。
那时梨子好像就有两种品种,一种是“秋巴梨”,一种是天津鸭梨。“秋巴梨”不中看,皮是暗褐色的,但肉质很细,水分也足。天津鸭梨既好看,又好吃,就是价格比较贵,一般人家是很少去买的。
小时候,我们几个孩子就听我爸爸讲过“孔融让梨”的故事。我爸爸说:“梨子可以让着吃,但是不能分着吃。”问他为什么,他说:“分梨,分梨,分梨就是分离,不是梨子的梨,而是离别的离。”
从小到大,我爸爸从来没有和我分过梨,但在1974年12月,我却和他分离了,那年,我高中毕业,到红卫林场去插场了,而且由此与梨子结下了不解之缘。
到林场最先干的活就是给梨树追肥。我们七里岗队有好几大片梨树林,冬季时,梨树的叶子早落尽了,就是一根根枯枝在寒风中颤栗。给梨树追肥的大致过程是这样的:在一株梨树的四周,分别挖四个长方形的坑,再挑来粪肥倒入坑里,然后用土填埋、平整。这活我们一直干了大约一个多月才结束。我的手上被铁锹、铁铲、铁镐磨出了血泡,肩膀上也被扁担磨出了嫩茧,脸被刺骨的寒风吹得都皴了,变得又黑又丑,记得那时都不敢照镜子。
春天来了,桃花开过以后,就是梨花开放了。在学校时就读过岑参的边塞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对里面“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一句印象特别深,那时心里就想:在我们林场能见到这种景象吗?
没想到我真的见到了。几乎是一夜之间,漫山遍野的梨花全开放了,像雪,像洁白的雪,在春风里摇曳,在阳光下闪耀,壮观极了,美丽极了,真的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那时,我们天天穿行在梨树林里,有时给梨树浇浇水,培培土,有时用喷雾器给梨树喷洒农药灭虫。我们看着梨花结出了小小的果子,又看着小小的果子在一天天长大,最终长成了梨子。
我们七里岗队的梨子品种主要有三种,最多的是南京蜜梨;其次是苹果梨,是由梨子和苹果嫁接而成的;最后是康德梨,是洋品种,据说这是由米丘林研制出来的。三种梨子品种中,口感最好的要数南京蜜梨,肉质细腻,甜津津的,还有一种清香。苹果梨也很好吃,外形像苹果,吃起来却混合着梨子和苹果的味道。康德梨肉质也很细腻,就是比较酸,甜味不足,也许洋人喜欢。还有一种梨子,因为长得不好看,似乎连学名都没有,老职工叫它木梨,这种梨子个头大,皮粗,像磨砂纸似的,而且肉质也粗,都能嚼出渣滓来。我们新老职工都不喜欢吃这种梨子,队里的食堂常常用木梨来清炒肉片,反倒成了一道颇受欢迎的炒菜。
梨子渐渐成熟时,我们男知青的任务就是“看青”了,也就是夜间看护梨树林,以防外人来偷梨子。“看青”是上夜班,要熬夜,熬夜的滋味可不好受,尤其是下半夜,人困得直打瞌睡,但有不敢睡。我们班的男生几乎都在梨树林里看过青,我想,看青时那种夜风彻骨,蚊虫叮咬的滋味,会让我们记住一辈子的。
在我们日以继夜的看护下,梨子终于成熟了,到了采摘的时节。就像采摘桃子一样,那时节,梨树林里全是采摘梨子的知青,以女知青为主。她们笑语喧喧,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看到她们,我就会不由得想到朝鲜电影《摘苹果的时候》里,那欢乐的摘苹果的劳动场面。
梨子大丰收了,我们天天吃,几乎每天都吃得饱饱的。梨子太多了,吃不过来,最后连食堂都用梨子来做菜了,虽然味道也不错,但梨子毕竟是水果,用来做菜吃,我们总觉得吃不惯。
梨子丰收季节,也是我感到最得意的时候。每次回南京探家,我都背着一大网兜的梨子,回家孝敬我父母,让我哥哥妹妹品尝。梨子,让我亲近了土地和劳动,也让家人亲近并了解了我。
梨子的滋味是甜的,这滋味是我们用劳动的汗水换来的。一直到现在,我都喜欢吃梨子,只是,我再也吃不到我们林场的南京蜜梨了,也吃不到苹果梨和康德梨了,因为那里的梨树林早已不存在了,唯一存在的就是我们当年住过的知青宿舍,和离宿舍不远处的那个曾经“听取蛙声一片”的小池塘。
这些年来,我好几次回林场,都要到知青宿舍那里转转、看看、想想。眼前荒芜的土地和山坡,过去遍植梨树,成片成林。春天来时梨花如雪,纯净纯洁;果熟季节,品种各异,大小不一的梨子挂满枝头,仿佛在向人们炫耀着成熟的喜悦;采摘时节,女知青的欢声笑语,采摘时酷似舞蹈的摘梨,仿佛给梨子注入了一种阴柔美。
这一切,都使我感慨不已,心生怀念。当年挥手从兹去,何日再尝梨滋味?
湘ICP证010023 版权所有:华声在线股份有限公司 精英博客联系电话 0731-843262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