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杲文川的博客
知青文化的交流平台,历史文化的交流场所
|
|
下乡北大荒七星农场50周年庆典 上一篇 下一篇 | |||
发布者:杲文川 | 浏览(1033) 评论 (3) | 发布时间:2017-12-12 00:10:07 最后更新时间:2018-01-05 21:53:23 | |||
本作品所属分类:北大荒情 文章类型:普通 | 意见反馈| 推送到圈子 | | 我要举报| 收入我的网摘 |
下乡北大荒七星农场50周年庆典
杲文川
1967年12月6日,北京“文革”后第一批赴北大荒知青出发,12月9日到达七星农场的各自生产队。50年后的今天,我们330多名知青在北京华文学院集会,举行“我们相识50年——纪念1967年北京知青下乡到七星农场50周年”活动。
活动由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6师25团、57团、61团联合主办,筹备了5个月时间。朱守诚、潘非、廉洁代表3个团的知青作主旨发言。活动表彰了3位知青楷模。分别是把毕生献给北大荒和西藏阿里边疆地区,活着的孔繁森——王惠生;17年捐献北大荒人子女693万元,资助9584人上大学的华侨知青张载村;身患小儿麻痹,用针灸自我治疗加锻炼,将残腿变壮,最后能扛麻袋上跳板,成为全兵团典型,返城后自学成为注册会计师,完成国家重大会计审查任务的朱守诚。
会议感谢方方面面的大力支持。知青们演出了13个文艺节目。我们筹集了140件书画、图书、装饰品、香皂等,进行了5次抽奖活动。
我们请中国集邮总公司邮品部张石奇帮助我们设计了一个具有北大荒风貌的纪念邮折。贴上《东北民居》邮票,加盖上我们出发时间地点和达到时间地点的两个邮戳。知青们在邮折上互相签名留念。
华文学院食堂准备了丰盛的午餐,大家高举老知青牌白酒和企业赞助的富硒蓝莓酒,互祝身体健康,阖家吉祥快乐!
荒友们喜相逢,我们这次纪念活动得到了各方面的大力支持,67年的荒友积极响应,有从美国、新西兰、泰国特意回来参加的,还有来自上海、天津、苏州、桂林、威海的荒友。 林树贵摄
左起:刘莉、本人、席楠担任本次活动的主持人,同时本人担任活动的总策划。 孙志等摄
我们表彰3位知青楷模。 孙志等摄
我们的活动得到方方面面的大力支持,尤其是我们一批去的43名华侨知青的母校——当年的北京华侨补习学校,今日的北京华文学院,为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开会餐饮条件,而且不收我们的场地使用费用,我们深表感谢!并致以北大荒人的崇高敬礼!学院老校长黄庆琳是当年最可爱的人志愿军战士,她已87岁高龄,为我们跑前跑后,穿针引线,多次联络,做了许多工作。我们有请华侨知青、北京华文学院校友会副会长张从汇代表全体知青向老校长黄庆琳赠送良种站荒友、信息产业部副局级巡视员顾伟奇创作的篆刻《百寿图》和蓝莓酒,祝老校长健康长寿! 林树贵摄
《我们的故事》;讲第一个故事的是8队67年荒友张继承,题目是《骑自行车走中国》。 林树贵摄
全国冠军郭殿智表演柔力球《前门情思大碗茶》。 杲昀摄
跳西藏舞的资深美女们。 杲昀摄
快板书《活着的的孔繁森》,由8队杨宝义创作并表演。 林树贵摄
2队丁长贵表演的魔术。 杲文川摄
当年的17队是整个农垦总局安置67年知青最多的生产队,老职工及家属们敲锣打鼓扭秧歌,欢迎81名北京知青,场面极其感人。来自17队的荒友、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出版部主任工程师饶涛涛表演秧歌《东北那疙瘩》,她参加的舞蹈曾获海淀区金奖。 林树贵摄
舞蹈《共圆中国梦》,由25团知青联谊会67年荒友钟渥丹、洪力、齐静、祝婵娟、米金凤、曹捷表演,其中两人超过70岁。 林树贵摄
知青们互相签名留念。 杲昀摄
湘ICP证010023 版权所有:华声在线股份有限公司 精英博客联系电话 0731-84326220
|